所以她一直在想,到底要用什么方式展现,才能深入人心?才能充分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?她没想出来。她想看看太子要怎么写。所以太子的戏本子一写出来,墨还没干呢,沈昼锦就拿过来看。结果一看之下,小花旦上来就是“绣儿我两世为人……”沈昼锦:“……???”她抬头看着霍凌绝:“你的主意?”霍凌绝笑道:“不是,是舅舅的主意。”“我不信。”霍凌绝笑道:“真的是舅舅的主意,不信你往下看就知道了。”沈昼锦哼了一声,这才往下看,然后就发现,其实这“两世为人”什么的,纯粹就是在蹭热度,毕竟她如今这么火,全天下的百姓几乎都知道,所以用这种情节开场,确实会叫人瞬间打起精神。她万万没想到的是,太子居然写了一出喜剧。两世为人只是提了个引子,没有详细说,然后绣儿这一世投胎到小富之家,长到了及笄要挑夫婿,然后就有好几段儿唱词,总之就是富的不要、当官的不要,长的好的也不要,最后挑了个一无是处的穷小子家。这不,悬念就起来了?然后就是这姑娘嫁入穷小子家,发现上了当。当初就是看他们家爱干净才挑的,结果到了之后再发现,婆婆原来很邋遢,是个懒婆娘。而这家的公公、婆婆,包括她嫁的相公,都很懒,一人一段儿唱词,真的是非常接地气,非常真实,到时候唱出来,台下必定轰笑声声,绝对会有共鸣的。总之就是绣儿姑娘与家人斗智斗勇,而在这个期间,也用很夸张的唱词,把种种卫生问题讲解了一下。比如跳蚤……狗吃屎,跳蚤先咬了狗;老鼠钻粪坑,跳蚤又咬了老鼠;最后咬了人,就把老鼠和狗身上的病全都度到了人身上……而这一段,到时候狗、老鼠和跳蚤,都会有人扮演,会用夸张的手法演绎出来,想想就怪恶心的。……之后,懒婆婆不在乎,绣儿姑娘就自己打扫,这一段儿又有很多卫生歌,都非常的朗朗上口。懒婆婆天天骂她多事,又与两边邻居各种吐槽……谁知道瘟疫来了,两边尖酸刻薄的邻居都感染了瘟疫,只有他们家幸免于难,然后婆婆感激不尽,绣儿姑娘才说道,她上一世也是瘟疫而死,因为身上有功德,又识字,被阎王叫去做了一阵子小吏,见过了很多瘟疫而死的人,然后壮着胆子问阎王爷,阎王爷才把这蚊虫跳蚤传病的事情说了,并且不许外传。但绣儿姑娘拼着小命记住了,又想尽办法没喝孟婆汤,才把这秘密带到了人间,只可惜身为小女子,不能上达天听,所以听到这件事情的老少爷们啊,你们一定要记住,瘟疫看着可怕,预防一点都不难……云云。麻辣小媳妇总之,就是这么一个麻辣小媳妇儿的事情,唱词非常的浅显顺畅,她就这么读下来都记住了不少,很多场景又非常有趣,一家人斗嘴,时时叫人捧腹。尤其婆媳交锋,以及两边邻居一个大力士一个读书人这种设定,再次完美体现了太子对细节的把控,真的非常精妙。而且种种情节,也很符合这个年代的认知。当然了,麻辣小媳妇什么的,还是在蹭她热度就是了。沈昼锦觉得挺好,不需要什么惊世大作,就这么热闹有趣就好。她反复读了两遍,这么读都觉得有趣,若是演出来,一定更加有趣……太子换了衣服过来,道:“如何?”沈昼锦连忙盛赞他:“舅舅,你真是太厉害了!太有才华了!能淡看人生,文中有画;又能写这种家长里短,柴米油盐,舅舅真是古往今来最出色的才子了!我对舅舅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!!”太子听的直发笑。事实也确实如此,有很多贫穷出身的文人,并不愿意提及自己的出身,心里不坦然,就写不出这样的戏文;而富贵出身的,又很容易悬浮,犯何不食肉糜的错误;而那些忧国忧民的才子呢,写的真实倒是真实了,却没法如此有趣。所以能像太子这样,写的如此自然有趣的,实在是很少。沈昼锦忍不住又夸他:“我还以为舅舅只习惯做旁观者,如今才发现是我小看了舅舅,舅舅写的这几个人,真是绝了,又普通又典型,个个都鲜活的就好像上趟街就能遇上十个八个一样,绝对会有满满的共鸣。”太子不好意思的笑道:“也不是,我也是刚刚才摸到这个感觉的,之前是真的写不出的。”“哇!!”沈昼锦再次赞美他:“舅舅真厉害,已经才高八斗了还能不断进步,舅舅真是天生的大文豪!!”就坐在旁边的霍凌绝:“……”其实在读书上,沈昼锦不算没天份的,但也不算有天份,所以她写文章,是先努力苦学,尽量到达优秀才子的水准,然后贴符才能文惊四座。而霍凌绝,虽然两世为人,但文章对他来说只是工具之一,所以也算不上极好,而且越是真才子,越能感受到这一点。但也无所谓,他所长的也不在文章,所以过了一遍之后,便找人编曲。人是提前找好的,这种戏文也不需要太复杂的曲子,所以不出两天就编完了。算算都腊月二十了,大家正准备赶着写信去四处,没想到,余致远和韩青溪过来了。大过年的,大家真的很惊喜。沈昼锦因为跟韩青溪熟,余致远又是她的徒子徒孙,也去凑了个热闹。一伙文人张罗着写信。沈昼锦在旁边出主意:“你们别像之前,各人写各人的,虽说你们文人交流,大可以畅所欲言,奈何国库没这么多钱,天下也没这么多药,万一哪个哪句话说多了又是事。而且你们既然是联名倡议,不如就写一封统一的倡议书出来,也不用抄,我给你们印上几千份,你们三个盖上私章,或者留下大名,韩诚你们这几个也都留个名,赶在年前发到各处文会,或者各自的友人,过年这阵子大好的空闲,让他们慢慢琢磨去呗!”这么一说,所有人都很乐意。毕竟这样一来,就相当于,每一封信上都有自己的大名,全国有多少个县?这样的诱惑哪个文人能抵挡?于是大家一商议,就写了一封出来。霍凌绝明显提前做过功课,这封信是那种,国家有困难,我等文人读圣贤书,当如何如何……这种风格,也就是说,我们文人是一起的,我们携手共同安抚百姓这样,而不是把文人和百姓划到一起,我直接去倡议一个县的百姓。这种东西很微妙,但却非常有用。因为并不是读了书就不糊涂的,很多读书人得知这些事情,很可能头脑一热,就要“为民请命”了,然后就会为了自己县的人,闹腾着他们也要享受中州一样的待遇。这是很容易出现的一种局面,真要出现了还不好处理,而这样,就可以杜绝这种局面。倡议书首先写了中州这边的一系列举措,然后,后头就是蚊蚤等物的危害,表示治理是必须的,但是……笔锋一转,后头算了一笔帐,比当时沈昼锦写的要详细的多。算完帐之后就表示,国家有心无力,世上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药,之所以先选中州,是因为中州明年的气候如何如何,为防止鼠灾泛滥,只能未雨绸缪,集全国之力,避免出现严重后果。圣上为此忧虑万分,所以我等读书人,应但求先生之邀,发出此倡议……倡议诸位通过戏文和告示,口耳相传等,让大家知道蚊蚤等物的危害,自行打扫,养成卫生习惯,用身边之物防虫防蚊防蚤等,不要成为下一个中州。